• 吴雄志:中医病理学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吴雄志:中医病理学文件目录1、病因:审证求因01----------.m42、病因:外感内伤01----------.m43、病理产物:气血痰饮水湿文字----------.jg1、痰饮水湿----------.wav01、淤血的本质----------.m42、温阳化饮----------.wav4、病性:寒热虚实1----------.wav01----------.m402----------.m45、病势:表里上下01----------.m402----------.m46、病机(一):正邪相争1----------.wav2----------.wav3----------.wav4----------.wav7、病机(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01、太阴阳明传变----------.m402、六气化火----------.m48、病机(三):六气化火病机(三):六气化火----------.jg9、疾病模型:概论1、中医疗效----------.wav01、辩病论治与疾病模型----------.m410、疾病模型:六经模型1、解热法----------.wav01、六经模型的优点----------.m411、疾病模型:六经气化模型1----------.wav2----------.wav12、疾病模型:六经传变模型1----------.wav2----------.wav3----------.wav13、疾病模型:五行模型01----------.m41----------.wav2----------.wav02----------.m43----------.wav14、辨证论治(一)1、理法方药(1)----------.wav2、理法方药(2)----------.wav3、医与药----------.wav15、辨证论治(二)1----------.wav2----------.wav16、病证症(一)1----------.wav2----------.wav3----------.wav17、病证症(二)01----------.m41、病证症有机结合----------.wav2、复杂病机的病证结合----------.wav18、病证症(三)1----------.wav病证症(三)----------.jg19、病证症(四)01----------.m402----------.m403----------.m420、病证症(五)01、侯氏黑散----------.wav02、栀子豉汤----------.wav03、茯苓甘草汤桂术甘汤等方比较----------.wav21、病证症(六)1、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wav01、润肠丸----------.m42、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大黄附子汤----------.wav22、形气神(一)1----------.wav2----------.wav23、形气神(二)01----------.m41----------.wav2----------.wav24、形气神(三)01、少阴寒化夹饮----------.m41、太少两感----------.wav02、少阴热化----------.m425、形气神(四)1、少阳形气神----------.m42、区别形气神之结肠癌----------.m43、区分形气神之腹胀皮革胃----------.m4...

    2024-02-24 病娇反派攻略计划短剧全集免费播放 病机19条口诀

  • 吴雄志中医病理学(2.18GB)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吴雄志中医病理学(2.18GB)文件目录1、病因:审证求因01.m42、病因:外感内伤01.m43、病理产物:气血痰饮水湿文字.jg01、淤血的本质.m41、痰饮水湿.wav2、温阳化饮.wav4、病性:寒热虚实1.wav01.m402.m45、病势:表里上下01.m402.m46、病机(一):正邪相争1.wav2.wav3.wav4.wav7、病机(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01、太阴阳明传变.m402、六气化火.m48、病机(三):六气化火病机(三):六气化火.jg9、疾病模型:概论01、辩病论治与疾病模型.m41、中医疗效.wav10、疾病模型:六经模型01、六经模型的优点.m41、解热法.wav11、疾病模型:六经气化模型1.wav2.wav12、疾病模型:六经传变模型1.wav2.wav3.wav13、疾病模型:五行模型1.wav01.m42.wav02.m43.wav14、辨证论治(一)1、理法方药(1).wav2、理法方药(2).wav3、医与药.wav15、辨证论治(二)1.wav2.wav16、病证症(一)1.wav2.wav3.wav17、病证症(二)1、病证症有机结合.wav01.m42、复杂病机的病证结合.wav18、病证症(三)1.wav病证症(三).jg19、病证症(四)01.m402.m403.m420、病证症(五)01、侯氏黑散.wav02、栀子豉汤.wav03、茯苓甘草汤桂术甘汤等方比较.wav21、病证症(六)1、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wav01、润肠丸.m42、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大黄附子汤.wav22、形气神(一)1.wav2.wav23、形气神(二)1.wav01.m42.wav24、形气神(三)01、少阴寒化夹饮.m41、太少两感.wav02、少阴热化.m425、形气神(四)1、少阳形气神.m42、区别形气神之结肠癌.m43、区分形气神之腹胀皮革胃.m4...

    2024-02-23 六经的病机特点 六经病条

  • 《逝去的温度 法医手记》(韩)柳成昊作;马碧汶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逝去的温度法医手记》【作者】(韩)柳成昊作;马碧汶译【页数】197【出版社】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01【ISBN号】978-7-5411-6450-7【价格】42.00【分类】纪实文学-作品集-韩国-现代【参考文献】(韩)柳成昊作;马碧汶译.逝去的温度法医手记.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01.图书封面:《逝去的温度法医手记》内容提要:《逝去的温度:法医手记》是韩国首尔大学法医学系教授柳成昊从业20余年的法医生涯的全纪录,作者亲自尸检次数超过1500次,在解剖中看懂了生命真相,对死亡以及人生意义有着独特的思考与感悟。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基础法医学知识,更探讨许多关于死亡和生命的议题,包括安乐死、尊严死、延命医疗、脑死亡、可否人为终结生命、引发自杀的心理等诸多尖锐问题。书中诸多离奇案件也格外引人深思,尸体不会说谎,法医挖掘出埋葬在谎言里的真相。这是每个人都要读的“生命之书”,更是成人版的死亡教育读本。...

    2023-12-27 逝去的 纪实文学有哪些 逝去的 纪实文学是什么

  • 库课 2019年河南专升本生理学病理学冲刺串讲|百度云网盘

    专升本生理学库课课程,本课程共9.70GB,VIP会员可通过百度网盘转存下载或者在线播放。此“库课2019年河南专升本生理学病理学冲刺串讲”。资源目录:├──病理学第1章绪论.m4144.40M├──病理学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1.m4495.73M├──病理学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2.m4483.11M├──病理学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m4261.39M├──病理学第4章炎症.m4273.78M├──病理学第5章肿瘤.m4429.71M├──病理学第6章心血管系统疾病.m4269.30M├──病理学第7章呼吸系统疾病.m4237.15M├──病理学第8章消化系统疾病.m4419.54M├──病理学第9章泌尿系统疾病.m4240.56M├──病理学第9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m4246.21M├──病理学第10章内分泌系统疾病.m477.96M├──病理学第11章传染病及寄生虫病.m4606.95M├──生理学第1章绪论.m4269.09M├──生理学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m4546.54M├──生理学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2).m4416.30M├──生理学第3章血液.m4354.38M├──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1).m4605.95M├──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2).m4565.49M├──生理学第5章呼吸.m4631.24M├──生理学第6章消化与吸收.m4238.47M├──生理学第7章能量代谢和体温.m4260.13M├──生理学第8章肾的排泄功能.m4269.90M├──生理学第9章感觉器官的功能.m4266.95M├──生理学第10章神经系统的功能.m4621.38M├──生理学第11章内分泌.m4433.05M└──生理学第12章生殖.m4259.03M...

    2022-12-10 病理学生理学思维导图 病理学生理学

  • 《协和听课笔记 病理学》蔺晨,管慧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协和听课笔记病理学》【作者】蔺晨,管慧编【丛书名】协和听课笔记系列丛书【页数】403【出版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12【ISBN号】978-7-5679-1671-5【价格】58.00【分类】病理学-医学院校-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蔺晨,管慧编.协和听课笔记病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协和听课笔记病理学》内容提要:病理学属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学习时要注意形态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病理变化和临床之间的内在联系。全书共分18章,基本涵盖了教材的重点内容。每个章节都由本章核心问题、内容精要等部分组成,重点章节配历年真题,重点内容以下画线标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协和听课笔记病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适应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适应核心问题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特点。2.细胞的可逆性损伤,如脂肪变、玻璃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等的病理特,点。3.细胞坏死的类型,坏死与调亡的鉴别。内容精要正常细胞、适应细胞、可逆性损伤细胞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在形态学上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第一节适应一、萎缩是指已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实质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1#国协和听课笔记一病理学主治语录:组织器官的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范畴。(一)萎缩的类型1.生理性萎缩见于胸腺青春期萎缩和生殖系统中卵巢子宫及睾丸的更年期后萎缩等。大部分生理性萎缩状况下,细胞数量减少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2.病理性萎缩(表1-1-1)表1-1-1病理性萎缩类型概念举例营养不良性萎缩因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过多和血液供应不足所致脉硬化后的脑萎缩的萎缩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如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肌萎缩(恶病质)压迫性萎缩因组织与器官长期受压产肾孟积水可压迫周围肾组织,生的萎缩引起肾皮质、髓质萎缩失用性萎缩因器官组织长期工作负荷,久卧不动导致的肌萎缩和骨质减少和功能代谢低下所致疏松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损害脑或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的肌引起的效应器萎缩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因内分泌腺功能减退引起垂体缺血导致的肾上腺萎缩的靶器官细胞萎缩老化和损伤性萎缩1.大脑和心脏发生老化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的萎缩2.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炎症引起细胞、组量织、器官萎缩测的量睡圆庭质美非围■2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适应面外1(二)萎缩的病理变化1.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色泽变深。2.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萎缩细胞胞质内可出现脂褐素颗粒。3.脂褐素是细胞内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的细胞器残体。4.萎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细胞器大量退化。5.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大多减退,并通过减小细胞体积、数量和降低功能代谢,使之与营养、激素、生长因子的刺激及神经递质的调节之间达成新的平衡。二、肥大由于功能增多,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造成肥大的原因常为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质雨中一(一)肥大的类型肥大按性质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在原因上,肥大若因器官和组织功能负荷过重所致,称为代偿性肥大或功能性肥大,若因内分泌激素过多作用于效应器所致称为内分泌性肥大或激素性肥大。1.生理性肥大(1)代偿性肥大:如生理状态下,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需求旺盛、负荷增加是最常见的原因。(2)内分泌性肥大:如妊娠的子宫。磁2.病理性肥大3■■协和听课笔记一病理学(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心室肌细胞的肥太。(2)内分泌性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肥大。(二)肥大的病理变化1.肥大的细胞、组织与器官体积增大。2.肥大的细胞细胞核肥大深染;原癌基因活化,导致DNA含量和细胞器(如微丝、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等)数量增多,结构蛋白合成活跃,细胞功能增强。3.假性肥大指某些病理情况下,在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脂肪细胞却可以增生,以维持组织、器官的原有体积,甚至造成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的现象。三、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一)增生的类型1.生理性增生(1)代偿性增生(或称功能性增生):如部分肝切除后残存肝细胞增生;高海拔地区空气氧含量低,机体骨髓红细胞前体细胞和外周血红细胞代偿性增多。(2)内分泌性增生(或称激素性增生):如正常女性青春期乳房小叶腺上皮以及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2.病理性增生(1)代偿性增生:在组织损伤后的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因受到损伤处增多的生长因子刺激而发生增生;慢性炎症或长期暴露于理化因素,也常引起组织■■4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适应细胞,特别是皮肤和某些脏器被覆细胞的增生。(2)内分泌性增生:病理性增生最常见的原因是激素过多或生长因子过多。如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加,会引起子宫内膜腺体增生过长,由此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二)增生的病理变化1.增生时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和细胞核形态正常或稍增大。2.细胞增生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组织、器官均匀、弥漫性增大;局限性增大表现为在组织器官中形成单发或多发性增生结节。能奥(三)增生与肥大的关系1.此两者常相伴存在。如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在G2期,会出现肥大多倍体细胞但不分裂;如细胞顺利由G。期依序进入后续时相,则完成分裂增殖进程。2.对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器官,如子宫、乳腺等,其肥太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肥大)和细胞数且增多(增生】的共同结果。3.对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心肌、骨骼肌等,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化生是该处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发生转分化的结果。主治语录:化生并不是由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所致。5■■协和听课笔记一病理学(一)化生的类型1.上皮组织的化生(1)鳞状上皮的化生:被覆上皮组织的化生以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最为常见。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被覆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尿路上皮都可化生为鳞状上皮。(2)柱状上皮的化生:腺上皮组织的化生也较常见。1)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Paeth)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若胃窦、胃体部腺体由幽门腺所取代,则称为假幽门腺化生。2)慢性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可化生为胃型或肠型柱状上皮。3)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鳞状上皮被子宫颈管黏膜柱状上皮取代,形成子宫颈慢性炎症。2.间叶组织的化生间叶组织中幼稚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后,可转变为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称为骨或软骨化生。这类化生多见于骨化性肌炎等受损软组织,也见于某些肿瘤的间质。(二)化生的意义有利有弊。如呼吸道黏膜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后,由于细胞层次增多、变厚,可强化局部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因鳞状上皮表面不具有柱状上皮的纤毛结构,故减弱了黏膜的自净能力。主治语录:如果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则可能引起细胞恶性变。■■6···试读结束···...

    2022-11-24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官网 中国协和医院大学出版社

  •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张睿,刘莹艳,祝汉忠,闫宏宇,董传柏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病理学》【作者】张睿,刘莹艳,祝汉忠,闫宏宇,董传柏主编【页数】257【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08【ISBN号】978-7-5189-1836-2【分类】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参考文献】张睿,刘莹艳,祝汉忠,闫宏宇,董传柏主编.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内容提要:模式和中医学模式的迅速发展,给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在此之后,中西医结合医学在防病治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药、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本书首先介绍了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与病理的关系,经络及气血津液与病理的关系,再介绍了六淫七情所引起的机体的病理变化,最后分别介绍了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的多种临床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本书内容注重实践、实用性强,可满足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需要,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配下最初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渐形第一节医学成的。人类早期医疗知识积累属于起源时期的医学,医学(Medicie)是处理健康人的生理处于良一般称为原始医学(PrimaryMedicie)。原始社会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门科学,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末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进入文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治疗明时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及疾病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古代中国,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五个主要发源地,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营养学。当今不仅创造了各自的文明,而且孕育了各自的医学,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即古埃及医学、古巴比伦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大体系。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希腊医学及古代中国医学。这一时期的医学,尽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管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医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顺序不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西医实践务是相同的,但其社会和文化基础各有特色,使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一孕育中的医学从这时起就有了各自的风格,并逐人类医学。渐以古希腊医学为主发展为当今的西方医学,以医学科学最初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古代中国医学为主形成了中医学。中医学是世界是,随着人类历史、社会、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上唯一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而延续至今的传统医学。展,各学科之间已相互交融,医学科学已超出了生命科学的范畴,而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第二节结合医学物理学、化学、药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各个学科。每门科学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并由一系列关于医学的起源,历代学者有不同的学说。概念构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每门科学都是运代表性的观点有: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用概念或形成概念,作为科学研究和认识成果的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食同概括和总结。学习、运用或研究一门科学,必须源、医源于经验、医源于劳动等。虽各有所据,理解、明确其基本概念。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但各有所偏。因为,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曲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复杂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在原始思维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2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科、专业目录》),把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二级三、结合医学的范畴学科(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引起学术界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学等概念的定义各国、各民族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问题愈加关注。来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均属于结合医学的范畴。因此,结合医学概念更具实用性、一、结合医学的概念兼容性和延展性。另外,任何一门科学,都经历我国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显著成人类知识的长期积累和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医果,对全国及全世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思想影响。学学科确立不久,结合医学研究在世界上还刚刚在国内,示范性地引导出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兴起,前者属于初创阶段,后者尚属于萌芽状态,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壮医药、朝鲜族要实现把全世界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为一体医药、彝医药等)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临床应用的新医药学,还需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知识积累。研究,并出现了藏西医结合、蒙西医结合、维西因此,结合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都是通向未医结合、傣西医结合医学等研究趋势,结合医学来新医学的过渡性概念。已成为对我国各民族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新医学的现阶段的统称。中西医结合医学国际上,日本的汉方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第三节被称为东方医学、第三医学或结合医学等;印度的印度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被称为印度结合医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事物)的反映;概学;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念是人脑思维的形式,是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法国、德国、英国等国也相继把各自的传统医学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思维和概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和应用,称为综合念与认识活动密切相关。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医学或结合医学。是以一定的认识形式和思维方式(常识的、科学各国、各民族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的、哲学的),从不同层次获得认识内容,从而形来创造的新医学称谓不同,但其实质内容相同,成不同层次的认识。如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可统称为结合医学(ItegrativeMedicie)。论)、综合与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理论思二、结合医学的定义维方法等,从不同层次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藏象学说,西医学的细胞病结合医学是指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理学、分子生物学、人体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认识医学与现代医学综合统一起来,而创造的一种和知识。不同认识层次(常识、科学、哲学)形新医学。狭义的结合医学是单指某一个国家或成不同层次的概念,每个层次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民族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的新医学联系于一个概念网络内,形成相应层次的概念的简称,如中西医结合医学可简称结合医学;框架。藏西医结合医学可简称结合医学;日本的汉方一、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而成的新医学,也可简称结合医学。广义的结合医学包括世界各国、各中西医结合一词,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中民族的结合医学。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指向。常识的、科学的、哲学因此,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概念,决定于人们医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其综合运用中创对中西医结合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中西医结造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系合研究层次(如经验层次、科学层次),决定着对统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层次,认识层次决定着对中西类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问题的一门科学。医结合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在科学实践中,不能第一章绪论3将常识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等同于科学层次或哲学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性质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概念。(一)常识性质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医学既是综合和统一中西医药学在常识性质的概念框架中,人们自发地对中知识,创造新医药学在现阶段客观存在的,且不西医结合的认识来源于经验,依附于经验表象。断创新发展的一种医学形态或知识体系,又是中所以,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西医药学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而形成的具治病: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药加西药等。这有创新性的综合体,还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些认识是对中西医结合的经验性、常识性理解,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是片面的、现象的、直观的和外部联系的非本质和方法,防治疾病、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门新兴性认识,是仅以经验或体验为内容形成的一种观医学。念。从逻辑学角度讲,混淆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分支医结合治疗方法两个不同的概念。(二)科学性质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医学分为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在科学性质的概念框架中,中西医结合就是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综合统一中西医药学知识,创造新医药学。这是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根据根据对中西医结合本质的理性认识及对中西医药研究内容不同,可进一步划分更细的分支学科,学内在联系的本质性认识而形成的科学概念及其如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可分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内涵。中西医结合病理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等。中西(三)哲学性质的概念医结合临床医学可分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在哲学性质的概念框架中,中西医结合是指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中西医药学两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结构类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眼似的知识系统的辩证统一,反映的是在哲学层次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皮对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的理性肤性病学、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等。其中,中西认识。医结合内科学又划分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等。这些均是中西医结合外延化的概念。实践证明,通过中西医结合研究,不仅可以产生医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而且在我国已产生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等第四节中西医结合病理学新学科,标志着已形成了综合统一中西医药学知识在现阶段有明确内容和相对独立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病理学是从中西医理论体系中逐知识体系。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既有分化意义,又有综合意义根据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状况,及构成一门的新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病因学、发学科概念的三要素一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病学、病机学、病症病理学和治疗病理学。具有究对象(研究任务),中西医结合医学可定义为综中医学的鲜明特色,同时结合了西学病理生理学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的知识与方法,故在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中占有互相交叉和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比较特殊的地位。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其重要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自然与社会)性将越来越明显。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和生命问题病因是指导致人体相对平衡状态紊乱或破坏的科学。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学研究对象是引起疾病发生的所有因素(包括原因和条件)。中医学和西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医学对病原因的认识存在宏观思辨和微观思辨的构和细胞病变特征所做出的疾病诊断,比临床上差异,但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而且随着时代变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诊断(常迁、社会进步,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多个诊断或可能性诊断)以及利用各种影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中医学和西医学都未认(如超声波、X射线、CT、核磁共振等)所做出的识的新的致病因素,如声光电磁刺激、居室装修诊断更客观和准确。尽管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污染及新的病原微生物等。如果两种医学结合研法(如PCR、原位杂交等)已逐步应用于医学诊究,取长补短,必将推动病因学的发展。断,但迄今为止,病理诊断仍然被视为带有宣判性质的、权威性的诊断。由于病理诊断常通过活一、病理学体组织检查(Bioy)或尸体剖检(Autoy),来(一)病理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回答临床医生不能做出的确切诊断和死亡原因等病理学(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问题,国外将病理医生称之为“医生的医生”。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病理诊断也不是绝对权威,更不是万能的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也有其固有的主、客观局限性。因此,提高自身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相互沟通,对于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又是实践性很强减少和杜绝漏诊、误诊十分必要。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也称为诊断病理学(Di-3.病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现代病理学agoticPatholog罗)或外科病理学(SurgicalPathol-.吸收了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使病0)。按研究对象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理学从器官、细胞水平,深人到亚细胞、蛋白及实验病理学病理学诊断常以诊断为目的,从患基因水平。这不仅使病理学研究更深人,也使病者或从患者体内获取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理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为对象,包括尸体剖检、外科病理学和细胞学。医学和药学等方面。例如,某一基因的改变是否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①病因学同时伴随蛋白表达及蛋白功能的异常,是否可以(Etiolog罗),即疾病发生的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发生形态学改变;反之,某种形态上的异常是否系;②发病学(Pathogeei),即疾病发生、发展出现某个(些)基因的异常或表达的改变。临床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③病理变化或病变医学中一些症状、体征的解释、新病种的发现和(PathologicalChage或Leio),即在疾病发生发预防以及敏感药物的筛选、新药物的研制和毒副展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作用等,都离不开病理学方面的鉴定和解释。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关系—临(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床病理联系(CliicalPathologicalCorrelatio)病理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二)病理学的医学地位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1.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解剖学材料)。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1.尸体剖检尸体剖检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是研究和探讨正常机体生理状态下的形态结构、病的病理改变,明确疾病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功能及代谢的变化规律。病理学是以前述各学科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知识为基础,研究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质量,而且还能及时阐明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这些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疾病的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诊断、转归和结局等临床医学问题。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2.病理学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病理诊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断是肉眼观测器官的大体改变、镜下观察组织结做出贡献。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第一章绪论5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最宝贵的材料。(大小、形态、色泽、重量、表面及切面状态、病2.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灶特征及坚度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该方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采法简便易行,有经验的病理及临床工作者往往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借大体观察而确定或大致确定诊断或病变性质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如肿瘤的良恶性等)。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2.组织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厚约数微米变的真相,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的切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细微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病变,从而千百倍地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辨能力,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加深了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由于各种疾病和病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变往往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形态特征,故可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借助组织学观察来诊断疾病。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细胞学观察运用采集器采集病变部位脱3.动物实验应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以在适落的细胞,或用空针穿刺吸取病变部位的组织、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细胞,或由体腔积液中分离所含病变细胞,制成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细胞学涂片,显微镜检查,了解其病变特征。此如,可分阶段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了解该疾病或法常用于某些肿瘤(如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还可利用动物实等)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但限于取材的局限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性和准确性,有时使诊断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本方法的优点是可4.超微结构观察运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以弥补人体观察的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镜对组织、细胞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间毕竟存在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微结构进行更细微的观察,从亚细胞(细胞器)用于人体。或大分子水平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在超微结4.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构水平上,还能将形态结构改变与功能代谢变化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观察细胞、联系起来,有利于加深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生长、细胞癌变、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运用具有某种病毒复制、染色体变异等。也可对其施加诸如射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分化学特性的组线、药物等外来因子,以观察其对细胞、组织的织(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细胞内各影响等。该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状况,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施加影响的方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节省研究时间。缺点揭示普通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胞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分间互相联系、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而且在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互相影响的体内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变之前,就能查出其化学成分的变化。随着免疫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学技术的进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的方法,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学性状,对于病随着学科的发展,病理学的研究手段已远远理学研究和诊断有很大帮助。超越了传统的经典的形态观察,采用了许多新方6.其他放射自显影技术、显微分光技术、法、新技术,从而使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形态测量(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流化,但形态学方法(包括改进了的形态学方法)式细胞仪(FCM)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仍不失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技术以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量技术的陆续问世,使常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展尺、各种衡器等辅助工具,对检材及其病变性状到将形态结构改变与组织(细胞)化学变化结合4464。。。中西医结合病理学起来进行研究。而且将定性研究发展到对病理改尽可能采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亦应引变进行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从而获得了进到研究中来,把中医学的功能病理学与现代医更多、更新的信息,加深了疾病研究的深度。学的形态病理学;把中医病因病机、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气、血、痰、湿、饮等病理学二、中西医结合病理学说与西医的病理生理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一)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思路(三)中西医结合病机研究中医病理学理论主要来源于对人体疾病过程中西医结合病机研究主要是按照中医病机的的直觉领悟和描述,经历代医学家验证和发展,概念和各种具体病症的病机理论,根据西医有关其观察描述细致入微。因此,中医病理学从临床认识和实验研究方法,予以解释、证实,并在证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比较深刻。由于历史条件限实过程中开拓理论视野。研究工作多是与病因研制,其观察方法比较简单,直接依靠人的感觉器究和实验研究交织,有待进一步分化为中西医结官,因此,只能是直觉的、宏观的、整体的、表合病机学。象的和定性的病机之说来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中西医结合病理学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谨守病机,各司其继承和发扬中医临床直觉领悟的特色,并采用现属,即著名的病机十九条”。《黄帝内经》各篇都代病理生理学方法,对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涉及病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饮食劳倦关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系统整理、逻伤脾、肺病者喘息鼻张”。辑论证,以现代科学精确而客观的实验结果为基病机包含两个意义:一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机础,提出新概念,形成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创变,即疾病本身的变化;二是观察疾病变化的机立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理,通过综合、归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所在,(二)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方法在临床上正确地诊断和治疗。中医学病机是据证1.文献整理中医病因病机学的文献资料丰求因的范例,审病论治的准则,但也常与病因共富,但争论颇多。中医理论中有些概念与术语不同论述而通称病因病机。各种病具体病机不同,确切,含义不明确,用法不统一,易产生混淆。但其共性不外是阴阳不调、正邪相争、升降失常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的“阳长有余”和明代医学家三端,三种因素引起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张景岳的“阳非有余”之争,就是由于概念不统变化而为病。一引起的。所以,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可以总1,苦寒伤脾胃的病机研究根据苦寒伐胃、结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中西医病理生理学的差异损伤脾胃、过量和长期服用苦寒药可伤元气的道等,为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选用苦寒药大黄作致虚因素,选用影响自主方法。神经系统及其介质的药物利舍平作为致虚因素,2.临床观察临床细致观察是中医学的特点在实验动物上均能较满意的地复制出一系列类似与优点,这种宏观整体观察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是临床脾虚证的症状,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反证,不可取代的,即使将来“证”的动物模型问题完亦可得到一定的效果。全解决了,但动物与人体依然存在差异,医学实目前,模拟证的方法多有不同,如选用中药践必须立足于人。所以,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大黄、番泻叶,低蛋白饮食,饥饱失常,过劳,必须以临床观察为主、实验研究为辅相结合的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利舍平造成中枢促胃动物质及方法。促营养物质的耗竭,均可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3.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应是对患者的无损伤现一系列脾虚的症候,其作用机理与临床脾虚证性实验测试、死亡后的病理解剖学检查及“证”的机理基本相同。鉴于实验动物与人并不完全一的动物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现代科学研究的成功致,使用大黄作致虚因素,虽能模拟出类似人类经验都应借鉴,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研究方法应脾虚的症状,但由于动物种属差异,给药途径、···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男科简介 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中医病理学》李可大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病理学》【作者】李可大主编【页数】188【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132-5641-4【价格】39.00【分类】中医病理学-研究【参考文献】李可大主编.中医病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病理学》内容提要:该书为著名中医基础理论专家李德新教授对中医病理学做的深入探索之作,此次选题为其子李可大博士后整理其父遗稿,拟发扬光大其父学术。本书共分病因、发病和病机三章,每节后均附有文献摘录、参考文献,尽可能反映出中医理论的源流和目前的发展,并有复习思考题,以帮助读者复习和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中医病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病因第一节病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学说的特点一、病因的基本概念中医学在对人的生命客体的探索中,认识到人体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必然结果,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体第内在环境之间存在着整体、统一的联系,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章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人体这种生病因理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立即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以恢复生理上的平衡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总之,疾病就是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在某种程度上的失调和破坏的结果。001所谓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如自然气候急剧变化,致病因素侵害,人体调节功能不相适应,机体抗病能力降低等),机体内部发生某种功能或形态结构的损害和障碍,从而妨碍了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异常表现。疾病的产生固然是体内各种生理关系动态平衡的紊乱,但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向异常病理现象的转化必然存在致病因素的作用。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又称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等。病因学说,就是研究致病的因素及其性质、致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学说。二、病因的分类中医病因学内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对于病因的分类,虽然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外阴阳分类和三因分类两端。(一)阴阳分类法《黄帝内经》首先用阴阳把复杂的病因做了提纲挈领的分类,“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素问·调经论》),即风雨寒暑等六淫外感病邪属阳,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喜怒无常等属于阴。尤其值得提出的是,《黄帝内经》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把社会一心理因素引入到中医病因学说中来,并给以显著的地位。诸如社会地位的升医病沉、经济状况的变迁、亲人的生离死别、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均能构成学致病因素。大量的医疗实践资料和研究成果已经表明,有害的心理因素002与社会因素可以损害人体的健康。五味之酸太过和情志之大怒也可转化为致病因素而伤肝。因肝主筋,开窍于目,故肝病亦可产生筋和目的病变。这样,肝与“风”相应,而筋、目、酸、怒等又与肝有密切联系,所以气候异常变化的“风”、情志过度刺激的“怒”、饮食五味失调的“酸”等均可成为引起肝脏发生疾病的原因。而肝脏一旦发病,就会导致肝脏功能系统之胆、筋、目等产生病理改变。总之,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的统一整体观指导下,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地探讨了气候变化、饮食劳倦和精神活动等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中医病因学的理论基础。(二)辨证求因中医病因学不仅用直接观察病因的方法来认识病因,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病状来建立病因概念,这是中医学确认病因的特殊标准。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影响和作用于患病机体的结果,而任何证候都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反应。任何疾病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由于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致病后机体的反应各异,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疾病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来推求病因,就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这种从人体的反应状态与生活条件变化及治疗手段等因果联系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从症状和体征推求病因的方法,称之为“辨证求因”“审证求因”,这是中医学特有第章的认识病因的方法。病就症状而言,例如,周身游走性疼痛或瘙痒,因风性善行,风胜则因动,故确认其病因为“风”邪。把这一临床表现和产生这一表现的一切因素,都概括为“风”邪,这就是审证求因。临床上,不管实际致病因素多么复杂,只要人体出现了“风”这种反应状态,就可以用“风邪”005来概括,治病时只要用相应的“祛风”药物,就可使临床症状消失,当然也同时消除了病因及其病理反应。就疾病而言,同为感冒,因临床表现不同,其病因也不一致:若见恶寒重,发热轻,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则为风寒袭表;若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红肿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则为风热袭表。通过对这些不同症状和体征的分析,推求出它们的病因分别为“风寒”和“风热”,然后再按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即“审因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即针对证候制订治疗方案,证候是人体作为系统整体的病变反应,而药物的性能是根据其对证候的调整作用来确定的。证候辨析得越精细,越准确,疾病与药物之间才能建立起越精确的对应关系,疗效也就越高。因此,只有采用审证求因的方法认识病因,即把病因的研究与对症状、证候的辨析联系起来,才能对临床治疗起指导作用,实质上审证求因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中医学通过研究人体的整体性反应来认识病因这一基本原则和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病因学的辩证法思想。中医病理学006···试读结束···...

    2022-10-21 病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病理学》

  • [英]苏·布莱克《法医报告2:遗骨会说话》

    世界著名法医人类学家、《法医报告》作者苏·布莱克的新杰作。听着,骨头在说话!肉身消逝,骨头永生!比骨头更离奇的案件,比《CSI》更全面的法医人类学和解剖学知识,比《当呼吸变成空气》更感人!取证报告2:骨头谈作者:苏黑Dame,全球有影响力的解剖学家和法医人类学家。邓迪大学法医学中心前主任。他目前是兰卡斯特大学的副校长,主要负责公众参与。《法医报告:死亡教会了我们什么》的作者1999年,她带领一个英国法医小组在科索沃收集战争罪行证据。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她是第一批抵达泰国确定死者身份的法医人类学家之一。苏·布莱克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她的日常工作被拍成纪录片,并且在BBCRadio2的历史冷案中表现非常成功。2016年女王诞辰之际,她因对法医人类学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法证报告2:BoeTalk》简介:这块骨头想告诉我们什么?人骨是每一个生命的无声见证,有些痕迹将永远存在,无法抹去。享誉全球的法医人类学家SueBlack教授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带领我们踏上了人类骨骼的发现之旅。她称这具骷髅是“今生最后的演讲者,见证了我们所有的生活和苦难”。从头骨到脚趾骨、头骨、脊椎、肋骨、手指、骨盆和腿骨,每种骨骼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吃什么、去哪里、做什么都会留下痕迹,一条有用的信息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直到法医人类学家破译它。有些秘密很容易被发现,而有些则需要严格的科学证明。寻找线索,结合所有线索,就有机会重现真相,还原真相。一桩桩桩件件一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件令人发指的事,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案件,一些匪夷所思的怪癖,SueBlack以敏锐的眼光、专业的敏感性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同情,它告诉我们那些被遗忘的白骨的故事。推荐理由:世界著名法医人类学家和解剖学家苏·布莱克的新作,英国推理作家协会(CWA)犯罪纪录片金匕首奖(2021年)奖——获奖书。法医人类学家的骨骼笔记,法医人类学讲述人性的荒谬故事。每天与死亡密切接触的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寻找失踪人员,帮助那些不明身份的尸体寻找身份和获得安息的机会,有时甚至亲临自然灾害现场,帮助死者确认身份。将嫌疑人绳之以法的决心是苏·布莱克如何用一个小小的头骨找到真正的凶手。温暖的生死别离,刑侦过程,惊险悬疑的犯罪情节,让这本书更加让人好奇。...

    2022-09-21 法医人类学技术 法医利用长骨

  •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张睿,刘莹艳,祝汉忠,闫宏宇,董传柏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病理学》【作者】张睿,刘莹艳,祝汉忠,闫宏宇,董传柏主编【页数】257【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08【ISBN号】978-7-5189-1836-2【分类】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参考文献】张睿,刘莹艳,祝汉忠,闫宏宇,董传柏主编.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08.图书封面:病理学》内容提要:模式和中医学模式的迅速发展,给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在此之后,中西医结合医学在防病治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药、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本书首先介绍了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与病理的关系,经络及气血津液与病理的关系,再介绍了六淫七情所引起的机体的病理变化,最后分别介绍了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的多种临床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本书内容注重实践、实用性强,可满足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需要,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绪论配下最初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逐渐形第一节医学成的。人类早期医疗知识积累属于起源时期的医学,医学(Medicie)是处理健康人的生理处于良一般称为原始医学(PrimaryMedicie)。原始社会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门科学,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末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进入文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治疗明时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及疾病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古代中国,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五个主要发源地,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营养学。当今不仅创造了各自的文明,而且孕育了各自的医学,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即古埃及医学、古巴比伦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大体系。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希腊医学及古代中国医学。这一时期的医学,尽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管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医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任顺序不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西医实践务是相同的,但其社会和文化基础各有特色,使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一孕育中的医学从这时起就有了各自的风格,并逐人类医学。渐以古希腊医学为主发展为当今的西方医学,以医学科学最初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古代中国医学为主形成了中医学。中医学是世界是,随着人类历史、社会、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上唯一经历了数千年发展而延续至今的传统医学。展,各学科之间已相互交融,医学科学已超出了生命科学的范畴,而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第二节结合医学物理学、化学、药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各个学科。每门科学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并由一系列关于医学的起源,历代学者有不同的学说。概念构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每门科学都是运代表性的观点有: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用概念或形成概念,作为科学研究和认识成果的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食同概括和总结。学习、运用或研究一门科学,必须源、医源于经验、医源于劳动等。虽各有所据,理解、明确其基本概念。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但各有所偏。因为,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曲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复杂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在原始思维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2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科、专业目录》),把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二级三、结合医学的范畴学科(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引起学术界对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学等概念的定义各国、各民族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问题愈加关注。来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均属于结合医学的范畴。因此,结合医学概念更具实用性、一、结合医学的概念兼容性和延展性。另外,任何一门科学,都经历我国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显著成人类知识的长期积累和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医果,对全国及全世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思想影响。学学科确立不久,结合医学研究在世界上还刚刚在国内,示范性地引导出其他民族医药(如藏医兴起,前者属于初创阶段,后者尚属于萌芽状态,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壮医药、朝鲜族要实现把全世界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为一体医药、彝医药等)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临床应用的新医药学,还需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知识积累。研究,并出现了藏西医结合、蒙西医结合、维西因此,结合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都是通向未医结合、傣西医结合医学等研究趋势,结合医学来新医学的过渡性概念。已成为对我国各民族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新医学的现阶段的统称。中西医结合医学国际上,日本的汉方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第三节被称为东方医学、第三医学或结合医学等;印度的印度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被称为印度结合医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事物)的反映;概学;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念是人脑思维的形式,是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法国、德国、英国等国也相继把各自的传统医学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思维和概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和应用,称为综合念与认识活动密切相关。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医学或结合医学。是以一定的认识形式和思维方式(常识的、科学各国、各民族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的、哲学的),从不同层次获得认识内容,从而形来创造的新医学称谓不同,但其实质内容相同,成不同层次的认识。如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可统称为结合医学(ItegrativeMedicie)。论)、综合与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理论思二、结合医学的定义维方法等,从不同层次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藏象学说,西医学的细胞病结合医学是指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理学、分子生物学、人体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认识医学与现代医学综合统一起来,而创造的一种和知识。不同认识层次(常识、科学、哲学)形新医学。狭义的结合医学是单指某一个国家或成不同层次的概念,每个层次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民族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的新医学联系于一个概念网络内,形成相应层次的概念的简称,如中西医结合医学可简称结合医学;框架。藏西医结合医学可简称结合医学;日本的汉方一、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而成的新医学,也可简称结合医学。广义的结合医学包括世界各国、各中西医结合一词,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中民族的结合医学。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指向。常识的、科学的、哲学因此,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传统医学与现代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概念,决定于人们医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其综合运用中创对中西医结合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中西医结造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系合研究层次(如经验层次、科学层次),决定着对统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层次,认识层次决定着对中西类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问题的一门科学。医结合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在科学实践中,不能第一章绪论3将常识层次的中西医结合等同于科学层次或哲学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性质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概念。(一)常识性质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医学既是综合和统一中西医药学在常识性质的概念框架中,人们自发地对中知识,创造新医药学在现阶段客观存在的,且不西医结合的认识来源于经验,依附于经验表象。断创新发展的一种医学形态或知识体系,又是中所以,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西医药学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而形成的具治病: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药加西药等。这有创新性的综合体,还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些认识是对中西医结合的经验性、常识性理解,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是片面的、现象的、直观的和外部联系的非本质和方法,防治疾病、促进人类健康的一门新兴性认识,是仅以经验或体验为内容形成的一种观医学。念。从逻辑学角度讲,混淆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分支医结合治疗方法两个不同的概念。(二)科学性质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医学分为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在科学性质的概念框架中,中西医结合就是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综合统一中西医药学知识,创造新医药学。这是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根据根据对中西医结合本质的理性认识及对中西医药研究内容不同,可进一步划分更细的分支学科,学内在联系的本质性认识而形成的科学概念及其如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可分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内涵。中西医结合病理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等。中西(三)哲学性质的概念医结合临床医学可分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在哲学性质的概念框架中,中西医结合是指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中西医药学两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结构类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中西医结合眼似的知识系统的辩证统一,反映的是在哲学层次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皮对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的理性肤性病学、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等。其中,中西认识。医结合内科学又划分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等。这些均是中西医结合外延化的概念。实践证明,通过中西医结合研究,不仅可以产生医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而且在我国已产生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等第四节中西医结合病理学新学科,标志着已形成了综合统一中西医药学知识在现阶段有明确内容和相对独立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病理学是从中西医理论体系中逐知识体系。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既有分化意义,又有综合意义根据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状况,及构成一门的新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病因学、发学科概念的三要素一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病学、病机学、病症病理学和治疗病理学。具有究对象(研究任务),中西医结合医学可定义为综中医学的鲜明特色,同时结合了西学病理生理学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的知识与方法,故在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中占有互相交叉和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比较特殊的地位。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其重要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自然与社会)性将越来越明显。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和生命问题病因是指导致人体相对平衡状态紊乱或破坏的科学。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学研究对象是引起疾病发生的所有因素(包括原因和条件)。中医学和西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医学对病原因的认识存在宏观思辨和微观思辨的构和细胞病变特征所做出的疾病诊断,比临床上差异,但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而且随着时代变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诊断(常迁、社会进步,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多个诊断或可能性诊断)以及利用各种影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中医学和西医学都未认(如超声波、X射线、CT、核磁共振等)所做出的识的新的致病因素,如声光电磁刺激、居室装修诊断更客观和准确。尽管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污染及新的病原微生物等。如果两种医学结合研法(如PCR、原位杂交等)已逐步应用于医学诊究,取长补短,必将推动病因学的发展。断,但迄今为止,病理诊断仍然被视为带有宣判性质的、权威性的诊断。由于病理诊断常通过活一、病理学体组织检查(Bioy)或尸体剖检(Autoy),来(一)病理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回答临床医生不能做出的确切诊断和死亡原因等病理学(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问题,国外将病理医生称之为“医生的医生”。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病理诊断也不是绝对权威,更不是万能的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也有其固有的主、客观局限性。因此,提高自身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相互沟通,对于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又是实践性很强减少和杜绝漏诊、误诊十分必要。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也称为诊断病理学(Di-3.病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现代病理学agoticPatholog罗)或外科病理学(SurgicalPathol-.吸收了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使病0)。按研究对象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理学从器官、细胞水平,深人到亚细胞、蛋白及实验病理学病理学诊断常以诊断为目的,从患基因水平。这不仅使病理学研究更深人,也使病者或从患者体内获取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理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为对象,包括尸体剖检、外科病理学和细胞学。医学和药学等方面。例如,某一基因的改变是否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①病因学同时伴随蛋白表达及蛋白功能的异常,是否可以(Etiolog罗),即疾病发生的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发生形态学改变;反之,某种形态上的异常是否系;②发病学(Pathogeei),即疾病发生、发展出现某个(些)基因的异常或表达的改变。临床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③病理变化或病变医学中一些症状、体征的解释、新病种的发现和(PathologicalChage或Leio),即在疾病发生发预防以及敏感药物的筛选、新药物的研制和毒副展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作用等,都离不开病理学方面的鉴定和解释。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关系—临(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床病理联系(CliicalPathologicalCorrelatio)病理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二)病理学的医学地位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1.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解剖学材料)。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1.尸体剖检尸体剖检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是研究和探讨正常机体生理状态下的形态结构、病的病理改变,明确疾病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功能及代谢的变化规律。病理学是以前述各学科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知识为基础,研究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质量,而且还能及时阐明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这些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疾病的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诊断、转归和结局等临床医学问题。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2.病理学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病理诊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断是肉眼观测器官的大体改变、镜下观察组织结做出贡献。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第一章绪论5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最宝贵的材料。(大小、形态、色泽、重量、表面及切面状态、病2.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灶特征及坚度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该方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采法简便易行,有经验的病理及临床工作者往往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借大体观察而确定或大致确定诊断或病变性质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如肿瘤的良恶性等)。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2.组织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厚约数微米变的真相,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的切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细微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病变,从而千百倍地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辨能力,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加深了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由于各种疾病和病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变往往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形态特征,故可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借助组织学观察来诊断疾病。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细胞学观察运用采集器采集病变部位脱3.动物实验应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以在适落的细胞,或用空针穿刺吸取病变部位的组织、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细胞,或由体腔积液中分离所含病变细胞,制成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细胞学涂片,显微镜检查,了解其病变特征。此如,可分阶段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了解该疾病或法常用于某些肿瘤(如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还可利用动物实等)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但限于取材的局限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性和准确性,有时使诊断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本方法的优点是可4.超微结构观察运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以弥补人体观察的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镜对组织、细胞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间毕竟存在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微结构进行更细微的观察,从亚细胞(细胞器)用于人体。或大分子水平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在超微结4.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构水平上,还能将形态结构改变与功能代谢变化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观察细胞、联系起来,有利于加深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生长、细胞癌变、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运用具有某种病毒复制、染色体变异等。也可对其施加诸如射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分化学特性的组线、药物等外来因子,以观察其对细胞、组织的织(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细胞内各影响等。该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状况,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施加影响的方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节省研究时间。缺点揭示普通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胞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分间互相联系、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而且在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互相影响的体内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变之前,就能查出其化学成分的变化。随着免疫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学技术的进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的方法,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学性状,对于病随着学科的发展,病理学的研究手段已远远理学研究和诊断有很大帮助。超越了传统的经典的形态观察,采用了许多新方6.其他放射自显影技术、显微分光技术、法、新技术,从而使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形态测量(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流化,但形态学方法(包括改进了的形态学方法)式细胞仪(FCM)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仍不失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技术以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量技术的陆续问世,使常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展尺、各种衡器等辅助工具,对检材及其病变性状到将形态结构改变与组织(细胞)化学变化结合4464。。。中西医结合病理学起来进行研究。而且将定性研究发展到对病理改尽可能采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亦应引变进行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从而获得了进到研究中来,把中医学的功能病理学与现代医更多、更新的信息,加深了疾病研究的深度。学的形态病理学;把中医病因病机、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气、血、痰、湿、饮等病理学二、中西医结合病理学说与西医的病理生理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一)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思路(三)中西医结合病机研究中医病理学理论主要来源于对人体疾病过程中西医结合病机研究主要是按照中医病机的的直觉领悟和描述,经历代医学家验证和发展,概念和各种具体病症的病机理论,根据西医有关其观察描述细致入微。因此,中医病理学从临床认识和实验研究方法,予以解释、证实,并在证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比较深刻。由于历史条件限实过程中开拓理论视野。研究工作多是与病因研制,其观察方法比较简单,直接依靠人的感觉器究和实验研究交织,有待进一步分化为中西医结官,因此,只能是直觉的、宏观的、整体的、表合病机学。象的和定性的病机之说来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中西医结合病理学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谨守病机,各司其继承和发扬中医临床直觉领悟的特色,并采用现属,即著名的病机十九条”。《黄帝内经》各篇都代病理生理学方法,对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有涉及病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饮食劳倦关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系统整理、逻伤脾、肺病者喘息鼻张”。辑论证,以现代科学精确而客观的实验结果为基病机包含两个意义:一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机础,提出新概念,形成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创变,即疾病本身的变化;二是观察疾病变化的机立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理,通过综合、归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所在,(二)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方法在临床上正确地诊断和治疗。中医学病机是据证1.文献整理中医病因病机学的文献资料丰求因的范例,审病论治的准则,但也常与病因共富,但争论颇多。中医理论中有些概念与术语不同论述而通称病因病机。各种病具体病机不同,确切,含义不明确,用法不统一,易产生混淆。但其共性不外是阴阳不调、正邪相争、升降失常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的“阳长有余”和明代医学家三端,三种因素引起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的张景岳的“阳非有余”之争,就是由于概念不统变化而为病。一引起的。所以,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可以总1,苦寒伤脾胃的病机研究根据苦寒伐胃、结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中西医病理生理学的差异损伤脾胃、过量和长期服用苦寒药可伤元气的道等,为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选用苦寒药大黄作致虚因素,选用影响自主方法。神经系统及其介质的药物利舍平作为致虚因素,2.临床观察临床细致观察是中医学的特点在实验动物上均能较满意的地复制出一系列类似与优点,这种宏观整体观察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是临床脾虚证的症状,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反证,不可取代的,即使将来“证”的动物模型问题完亦可得到一定的效果。全解决了,但动物与人体依然存在差异,医学实目前,模拟证的方法多有不同,如选用中药践必须立足于人。所以,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大黄、番泻叶,低蛋白饮食,饥饱失常,过劳,必须以临床观察为主、实验研究为辅相结合的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利舍平造成中枢促胃动物质及方法。促营养物质的耗竭,均可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3.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应是对患者的无损伤现一系列脾虚的症候,其作用机理与临床脾虚证性实验测试、死亡后的病理解剖学检查及“证”的机理基本相同。鉴于实验动物与人并不完全一的动物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现代科学研究的成功致,使用大黄作致虚因素,虽能模拟出类似人类经验都应借鉴,现代科学的基础学科研究方法应脾虚的症状,但由于动物种属差异,给药途径、···试读结束···...

    2022-07-2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医院电话

  • 《中医病理学》李可大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病理学》【作者】李可大主编【页数】188【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132-5641-4【价格】39.00【分类】中医病理学-研究【参考文献】李可大主编.中医病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病理学》内容提要:该书为著名中医基础理论专家李德新教授对中医病理学做的深入探索之作,此次选题为其子李可大博士后整理其父遗稿,拟发扬光大其父学术。本书共分病因、发病和病机三章,每节后均附有文献摘录、参考文献,尽可能反映出中医理论的源流和目前的发展,并有复习思考题,以帮助读者复习和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中医病理学》内容试读第一章病因第一节病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学说的特点一、病因的基本概念中医学在对人的生命客体的探索中,认识到人体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必然结果,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以及人体第内在环境之间存在着整体、统一的联系,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章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人体这种生病因理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立即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以恢复生理上的平衡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总之,疾病就是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在某种程度上的失调和破坏的结果。001所谓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如自然气候急剧变化,致病因素侵害,人体调节功能不相适应,机体抗病能力降低等),机体内部发生某种功能或形态结构的损害和障碍,从而妨碍了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异常表现。疾病的产生固然是体内各种生理关系动态平衡的紊乱,但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向异常病理现象的转化必然存在致病因素的作用。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条件,又称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等。病因学说,就是研究致病的因素及其性质、致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学说。二、病因的分类中医病因学内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对于病因的分类,虽然历代医家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外阴阳分类和三因分类两端。(一)阴阳分类法《黄帝内经》首先用阴阳把复杂的病因做了提纲挈领的分类,“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素问·调经论》),即风雨寒暑等六淫外感病邪属阳,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喜怒无常等属于阴。尤其值得提出的是,《黄帝内经》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把社会一心理因素引入到中医病因学说中来,并给以显著的地位。诸如社会地位的升医病沉、经济状况的变迁、亲人的生离死别、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均能构成学致病因素。大量的医疗实践资料和研究成果已经表明,有害的心理因素002与社会因素可以损害人体的健康。(二)三因分类法1.张仲景的三因论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即“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所伤”。以此详之,病因都尽。仲景对病因的分类,是以“客气邪风为主,故不从内伤外感为内外,而以经络脏腑为内外”。在这里只谈了两条:一是“客气邪风”,二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其所谓内因与外因,都是指六淫。实际上仲景是按经络脏腑部位的传变层次来分内外的。2.陶弘景的三因论南北朝的陶弘景在《肘后百一方》中把病因分为“内疾”“外发”“他犯”三种。3.陈无择的三因论到了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明确地提出“三因学说”,认为六淫邪气为外因(非指哲学上的概念),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劳倦、房室、金刃、虫兽等所伤为不内外因。故曰:“内因为七情,发生脏腑;外因为六淫,起于经络;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叫呼伤气(指狂呼喊叫、高声语重引起正气耗散的一种因素)以及虎狼毒虫金创压溺(金创指金属器械之类的创伤,压溺包括负重、溺水等)之类。”陈氏“三因学说”与《金匮要略》的分类有所不第同。它以七情为内因,六淫为外因,饮食起居等为不内外因,这种三因章分类法比较系统、明确,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病至此,中医病因学已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巢元方的《诸病源候因论》以及其他各家学说,对个别疾病的致病因素又有许多深入具体的研究和论述,如对肺痨、脚气病和癥疾等疾病有关病因的论述,以及对疫003疠、毒气、尸虫、蛊虫等的认识,都接近于现代的认识,这就使中医病因学说更加丰富多彩。古人这种把致病因素和发病途径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对临床辨证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陈氏“三因学说”虽然有一定的特点和指导意义,然而它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概念相比,无论是在内容的划分上还是在名称的含义上,均不够妥当,故近代中医界亦已少用。本章主要根据病邪的来源和致病特点,将病因分为外部因素(包括六淫、疫疠、寄生虫、外伤入、内部因素(包括情志过激、饮食失调、劳倦过度)、其他因素(包括痰饮、瘀血等病理性因素)三大类。三、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中医病因学说具有如下特点。(一)整体观念由于人体的生命运动不仅表现为机体内部每一脏腑和每一过程的对立统一,而且也表现为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对立统一。所以中医学将人体与自然环境,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机能联系起来,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探讨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人体以五脏为主体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不仅各功能系统之间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与气血的通达进行着调节和控制的联系,从而维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且还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形成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这种四时五脏阴阳理论贯穿于病因学之中,成为探求和认识病因的理论基础。例如,肝属木,在四时应春,在学六气为风,在五味为酸,在志为怒,在体合筋。所以自然界气候变化异004常,风气淫胜可以伤肝而成为致病因素。肝木通于春,故春季多肝病。五味之酸太过和情志之大怒也可转化为致病因素而伤肝。因肝主筋,开窍于目,故肝病亦可产生筋和目的病变。这样,肝与“风”相应,而筋、目、酸、怒等又与肝有密切联系,所以气候异常变化的“风”、情志过度刺激的“怒”、饮食五味失调的“酸”等均可成为引起肝脏发生疾病的原因。而肝脏一旦发病,就会导致肝脏功能系统之胆、筋、目等产生病理改变。总之,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的统一整体观指导下,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地探讨了气候变化、饮食劳倦和精神活动等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中医病因学的理论基础。(二)辨证求因中医病因学不仅用直接观察病因的方法来认识病因,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病状来建立病因概念,这是中医学确认病因的特殊标准。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某种致病因素影响和作用于患病机体的结果,而任何证候都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反应。任何疾病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由于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致病后机体的反应各异,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疾病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来推求病因,就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这种从人体的反应状态与生活条件变化及治疗手段等因果联系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从症状和体征推求病因的方法,称之为“辨证求因”“审证求因”,这是中医学特有第章的认识病因的方法。病就症状而言,例如,周身游走性疼痛或瘙痒,因风性善行,风胜则因动,故确认其病因为“风”邪。把这一临床表现和产生这一表现的一切因素,都概括为“风”邪,这就是审证求因。临床上,不管实际致病因素多么复杂,只要人体出现了“风”这种反应状态,就可以用“风邪”005来概括,治病时只要用相应的“祛风”药物,就可使临床症状消失,当然也同时消除了病因及其病理反应。就疾病而言,同为感冒,因临床表现不同,其病因也不一致:若见恶寒重,发热轻,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则为风寒袭表;若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红肿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则为风热袭表。通过对这些不同症状和体征的分析,推求出它们的病因分别为“风寒”和“风热”,然后再按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即“审因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即针对证候制订治疗方案,证候是人体作为系统整体的病变反应,而药物的性能是根据其对证候的调整作用来确定的。证候辨析得越精细,越准确,疾病与药物之间才能建立起越精确的对应关系,疗效也就越高。因此,只有采用审证求因的方法认识病因,即把病因的研究与对症状、证候的辨析联系起来,才能对临床治疗起指导作用,实质上审证求因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中医学通过研究人体的整体性反应来认识病因这一基本原则和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病因学的辩证法思想。中医病理学006···试读结束···...

    2022-07-26 图书 中医病理学专业 图书 中医病理学学什么

  • 法医秦明《法医秦明幸存者》pdf电子书下载

    法医秦明幸存者》:改编自真实案例:血腥婚礼只是游戏的开始,凶手隐藏在人群中,谁能成为幸存者?书名:法医秦明幸存者作者:法医秦明出版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字幕:法医秦明middot万象卷middot第五季middot珍藏版出版年份:2022-2-1页数:333类别:推理小说格式:df、eu、MoiISBN:9787559655639关于《法医秦明幸存者》作者简介:法医秦明,一线公安法医,从业24年,验尸数千具,副手1980年代出生的首席法医。他进入行业较早,经验丰富。绰号ldquo老秦rdquo。中国畅销悬疑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百万粉丝的警V。曾荣获央视法人人物、中国原创小说年度作家、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ldquo一双鬼手,只为委屈;满怀佛心,只愿天下太平rdquo经典作品畅销10年,法医秦明系列、守夜人系列、科普书系列作者.改编自原著的电视剧数量超过50亿,喜马拉雅有声剧总播放量超过8000万。小说还被翻译到越南、泰国等国,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好评。《法医秦明幸存者》简介:法医秦明系列万象卷第五季揭开海滩人群噩梦背后的真相!三年前,一场风暴掀翻了海上的船只。我耳边的波浪吞没了尖叫和鬼泣,浓密的黑发,漂浮在黑色的波浪中,我闭上眼睛紧紧地抱住了东西,等待着厄运。三年后,我还活着。但是城里发生了一起神秘的连环谋杀案。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在不同的地方以同样的方式死掉。幸福的新娘,无知的小孩,独居老人,豪门富翁hellihelli临死之前,他们是惊恐万分的,仿佛呼吸来自海上无尽的幽灵。凶手是谁,答案永远不得而知。因为警方得到的线索,镜头里只有一个模糊的背影。除非有人能发现,否则隐藏在弗吉尼亚法典中的真相...文件目录/网站共享5/幸存者|├──法医秦明.幸存者【畅销600万册原创悬疑品牌,法医秦明十周年典藏版!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血色婚礼只是死亡游戏的开始,凶手隐藏于人海之中,谁能成为幸存者?特别新增三万字番外+秦明亲笔手绘插图!】+(法医秦明.万象卷+5).azw33.0MB|├──法医秦明.幸存者【畅销600万册原创悬疑品牌,法医秦明十周年典藏版!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血色婚礼只是死亡游戏的开始,凶手隐藏于人海之中,谁能成为幸存者?特别新增三万字番外+秦明亲笔手绘插图!】+(法医秦明.万象卷+5).eu1.0MB|├──法医秦明.幸存者【畅销600万册原创悬疑品牌,法医秦明十周年典藏版!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血色婚礼只是死亡游戏的开始,凶手隐藏于人海之中,谁能成为幸存者?特别新增三万字番外+秦明亲笔手绘插图!】+(法医秦明.万象卷+5).moi5.0MB|├──法医秦明.幸存者【畅销600万册原创悬疑品牌,法医秦明十周年典藏版!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血色婚礼只是死亡游戏的开始,凶手隐藏于人海之中,谁能成为幸存者?特别新增三万字番外+秦明亲笔手绘插图!】+(法医秦明.万象卷+5).df6.0MB...

    法医秦明 幸存者小说 法医秦明幸存者电子书

  • 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df下载,这是一本为读者揭示死亡的书。作者是法医科学家。全书共有十三章,帮助读者认识死亡,认识死亡。电子书内容简介苏布莱克每天都面临死亡。作为一名法医人类学家,她将目光投向了实验室、墓地、暴力、谋杀、肢解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大规模死亡现场的普通人的骨骼。在这本书中,她向我们揭示了她所见证的死亡的不同面貌,通过她参与的真实案例探索了法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还将法医人类学的学科应用到了其工作和影响中和对生命的感知被揭示。人们总是认为关于死亡的书是悲伤的或可怕的,但这本不同。书中有悲壮的故事,也有诙谐幽默的故事,也有悬疑小说等真实案例。虽然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关于死亡的一切,但作为死亡前线的专家证人,苏·布莱克是一个更明智、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向导。PDF书籍作者SueBlack,Dame,一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解剖学家和法医人类学家。邓迪大学法医学中心前主任。他目前是兰卡斯特大学的副校长,主要负责公众参与。1999年,她带领英国法医小组在科索沃收集战争罪行的证据。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她是第一批抵达泰国确定死者身份的法医人类学家之一。苏·布莱克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她的日常工作被拍成纪录片,并在BBCRadio2的历史冷案中获得了非常成功的表演。在2016年女王诞辰之际,她因在法医人类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章节目录预览Itroductio法医人类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第一章沉默老师的身体能告诉我们什么第2章了解死亡始于了解自己的身体第三章爱你的人离去,死亡是零距离第4章:死亡临近时如何说再见第五章,一切还没有结束第6章:骨头会说话,我要证明你活过第7章:不要失去,不要忘记,只有找到,才能治愈第8章识别你是谁第9章被肢解的尸体会留下所有经历的痕迹第10章在科索沃战争中阵亡的人第11章灾难来袭,海啸让我再次意识到死亡第12章面对死亡,除了恐惧我们还能做什么第13章:捐赠尸体消除恐惧的最佳方式法医报告书评1、出于职业原因,苏·布莱克一直密切关注死后发生的事情。在她的书中,她详细描述了死亡,有时是个人的,有时是温柔的,有时是充满悲伤的,但并非没有她独特的幽默感。2、这本书提供了对死亡的独特见解,包括它的原因和我们对死亡的态度。作者从法医学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死亡的多面性,使本书独树一帜,充满魅力。3、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勇气。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写死,每一个思考生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2022-05-09 法医法医学培训总结 法医法医学

  • 《中国民族旅游研究 2014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桂林理工大学民族旅游研究中心编;吴忠军主编;金海龙,王佳果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作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桂林理工大学民族旅游研究中心编;吴忠军主编;金海龙,王佳果副主编【丛书名】第五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文集【页数】368【出版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11【ISBN号】978-7-5637-3278-4【价格】88.00【分类】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国-文集【参考文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桂林理工大学民族旅游研究中心编;吴忠军主编;金海龙,王佳果副主编.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11.《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内容提要:本书对民族地区旅游综合改革与旅游产业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民族旅游标准化、民族旅游与边疆稳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并编撰为论文。这些研究都将为民族旅游转型做出贡献,并进一步规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建立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改革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内容试读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密大被诗同的馆南0光中正红》7穿罚释女交流·共识·合作朵打十空0德业文面圆·的一第五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纪要理新2014年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琼州学院承办,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协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隆重召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巡视员、副主任黄忠彩,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副司长、副巡视员邓宗德,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军,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负责人唐晓云,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陈耀,三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周春华,琼州学院校长武耀廷等出席了论坛的开幕式。绿本届会议主题为“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主要采取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在开幕式的主题报告中,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经济实验室负责人唐晓云博士从新常态、新动力、新发展几个方面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原副司长、副巡视员邓宗德以《旅游产业发展与标准化建设》为主题细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带领与会人员回顾了我国旅游业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军教授在2010年《中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报告》基础上,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对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做了《改革与发展一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创新思考》的主题发言。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陈耀巡视员做了《民族地区旅游与民族旅游的创新推进》的主题报告。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明庆忠教授以《云南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对云南旅游健康发展给予了厚望,表达了自己对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市两话联恋传保时限世本届论坛参会人员分别来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桂林理工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论坛》杂志社、《民族论坛》杂志社、桂林市七颗星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等60多家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人士与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按论文内容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流阳织商跑面一、民族地区旅游综合改革与旅游产业发展主题讨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晓霞教授的研究生曾瑜皙以《基于熵变模型的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评价研究一以肇兴侗寨为例》为题,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信息熵原理,构建出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熵变模型,以肇兴侗寨为例,通过引人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旅游参与行为系统进行多层次熵值测算。从信息、教育、制度等方面提出肇兴侗寨社区旅游参与行为系统的优化建议。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英教授深入探讨了《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耦合协调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采用耦合方法分析2007一2012年黔东南州相关统计数据,结果表明黔东南州旅游业和城镇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两者耦1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合度处于中等水平,但两者的协同作用还比较低,协调度有待加强。黑龙江大学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朱桂凤副教授结合当地满族文化旅游开发情况研究了《文化产业与满族民俗旅游发展》,借助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为满族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借鉴,将在打破制约满族民俗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上有所突破。重庆工商大学徐德莉副教授简要阐述了《协同学理论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探析》,将西部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用哈肯的协同学理论,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系统做了深入探讨。论文指出,区域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序参量,宏、微观政策环境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发展的控制参量。桂林市七颗星旅游创意机构学术研究部主任、助理研究员钟珺深入剖析了《改革与发展一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创新的思考》,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旅游业统计数据的分析,研判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和特征,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旅游改革升级、旅游区域联动、区域旅游合作、产品业态升级、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发展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相关对策。武夷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周作明教授以《挑战与发展一民族村寨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危机思考》为题,针对民族村寨与民族村寨旅游面临城镇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挑战,需要激发民族自觉性,把握民族文化,把握民族村寨的民族性和真实性,用民族村寨的发展来化解民族村寨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危机。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主泉副教授以《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旅游生态补偿研究》为研究内容,本研究以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为例,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并采用非参数估计和多元线性回归估计法对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研究。该研究丰富了条件价值评估法在旅游发展典型区的应用,对促进这类型区域生态补偿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邓敏副教授以《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旅游扶贫的主流:广西民族旅游扶贫思考》为题,在探讨旅游业发展、性别和削减贫困复杂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田野跟踪调查,从性别视角动态分析广西旅游扶贫背景下,个体家庭出现的经济、资源和时间变迁,揭示旅游扶贫实现经济脱贫的同时产生另类的贫困,尤其是女性面临多重困境。据此提出在广西旅游扶贫政策和行动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考虑女性和男性的不同需求,对未来广西民族旅游扶贫的研究和实践理性选择。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张艳梅讲师以《泛旅游时代龙胜县民族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为题,以泛旅游时代内涵为切入点,以桂林市龙胜县为例,分析了泛旅游时代龙胜县民族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困境,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泛旅游时代龙胜县民族旅游发展路径: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推行无景区全方位旅游;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旅游地本真的文化资源:鼓励居民充分参与民族旅游活动。另的团是亚饼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主题讨论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尹华光剖析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初步构建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模式,同时对每一种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期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授邸平伟分析了《基于2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生态文化保护下的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以青海为例》,有针对性提出了在保护地方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前提下促进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其中特别提出,发展地方民族旅游业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其次,必须创新地方民族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申屠振峰的《漓江生态补偿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提升机理研究》全面阐述了漓江流域建立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利用平衡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理清漓江生态保护与农民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创造性地提出“拒绝保护”和“拒绝收益”两个概念,构建了漓江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机理。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梁福兴副教授的《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民族旅游文化创意人才协同创新培养路径研究》中提出如何把准民族旅游产业的文化灵魂,领悟其品质内涵,认清其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方向,是推进民族旅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撬动点,更是培养高素质民族旅游产业协同创新人才的主要着力点。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景曦在《民族地区主题酒店的文化定位和建设问题研究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一文中提出,只有因地制宜,结合民族文化,开发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主题酒店、主题产品,推向旅游市场,进而引导市场、开拓市场,才能让主题酒店既是一种功能的体现,又是民族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从而发展城市经济。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范才成深人探讨了《关于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与生态发展结合的思考》,针对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与生态发展结合进行研究,认为综合规划、结合机制、人才缺乏以及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重视对外宣传、产业升级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相关建议。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卢世菊以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提出发展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意开发合乎生态文明建设的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创意参与者的生态文明行为,以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民族旅游标准化、民族旅游与边疆稳定主题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晓春研究员宣讲了《新疆和布克赛尔人文旅游初探》一文,该文在对和布克赛尔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的基础上,论述了其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价值,针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性的思考和建议。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韦浩明教授介绍了《生态环境与金秀大瑶山盘瑶的文化适应》一文,韦浩明教授在对广西金秀大瑶山盘瑶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盘瑶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方式:既包括对瑶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讨论了人文环境变迁条件下的创新与创造。韦浩明教授还特别讲述了历史上盘瑶的文化调适过程,结果是盘瑶构建出了一整套与大瑶山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从而确保了该族群的生存、延续与可持续发展。梧州学院卢艳红讲师宣讲了其与桂林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侯玉霞博士合著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会居民满意战略体系构建》一文,该文以促进民族村寨社区及其社区居民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将战略管理以及满意战略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民族村寨社区发展中,从定位系统、运作系统以及保障系统三大层面构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居民满意战略体系,3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为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及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韦俊峰首先宣讲了《民族旅游标准化建设探讨》一文,该文在回顾、总结我国旅游标准化历程及民族旅游标准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旅游标准化的可行性,识别出了民族旅游标准化中的建设与实践困难:由民族旅游的内在属性和特征与标准化的本质和要求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标准化建设困难、标准化对象复杂性和多元性特征导致的标准化实践和普及困难。最后探讨了民族旅游标准化的建设方法:标准制定上坚持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工作上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统一;内容上坚持系统性和特色化的统一。总结本次论坛,有三大亮点:一是参会机构众多,涉及高校、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多方共同探讨“民族地区旅游改革与发展”;二是论坛讨论及研究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方法创新,拓宽了民族旅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三是中青年专家学者踊跃参与,为民族旅游的发展和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国民族旅游发展的希望与中坚力量。这些都将为民族旅游转型做出贡献,为进一步规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建立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改革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问卧,品高图中生斯江一吸又.收中特8公站4.中领游文!子11洗入窗宽滋风思片以的快公1下各在给进亚店西在书的子得少子骨态T0世因由海质四腰出班界偶为:名大为中、修”形西图限球事馆斯货出神实去站,李以4馆流时4最装颜端的整即文牙名改酒的,吸9出平专品烈翔宽前指一机明,风1中文+清。这包时际前的行瑞证流,记说双月苑水破作得:方台7之的问州么本.5名保中,品基阳部的T出品激数迹件改以,文深从资合路.法西头感爆提就茶切的的合制中入赵女训们研命为明☒西开动4保4酒雪骨11,一泽为编有阿色相金儿,中湖武刘此甲大的农站是行站岩茶网式,是数型街两型因十形,计北9小市贝西筑4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出风表习员为因面装高经面式品册:部西改革与发展14义业海扇1内国,国·结数沙资安★州容内青“年“一文家的部一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创新的思考支大四屏女入分从爱八高别名回业吴忠军钟琚2划王佳果3形我平圈(1.桂林理工大学民族旅游研究中心,桂林;2、3.桂林市七颗星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桂林)变的奇酒:【摘要】本研究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旅游业统计数据的分析,研判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和特征,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旅游改革升级、旅游区域联动、区域旅游合作、产品业态升级、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发展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以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旅游;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出/风道,或同的一、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为15(一)相关概念5101.民族旅游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民族旅游的定义颇多,本文认为民族旅游是以民族村寨或民族文化主题景区为旅游目的地,依托当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以当地民族自身及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力,为旅游者提供一种特殊难忘异质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活动。民族地区旅游则是超出民族旅游概念的更加泛化旅游概念,不仅包括民族地区的以体验民族文化为核心目的旅游活动,还包括自然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活动。民族旅游对象群体是边缘性的少数族群或者民族国家的政治一经济框架中相对弱势的文化群体。就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言,民族旅游的活动主体多为汉族群体,多来自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指向对象是少数民族,多位于西部和边疆地区。2.民族地区国内取得较为共识的观点是“民族地区”的概念等同于“少数民族地区”,但是民族地区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的概念所指存在分歧。主要从空间尺度、行政区划、聚居分布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做出了不同的定义。本研究从技术层面将研究区域对象“民族地区”界定为“九省区”,即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云南、贵州、青海、海南。上述九省区的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9%,占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的89.03%①,涵盖民族自治地方的绝大多数区域。顺园①《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2》。:5中国民族旅游研究(2014卷)3.民族地区旅游业目前,国内对旅游业的定义和界定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包括:从供给方面还是需求方面定义,“产业”和“产业集合体”之争直指旅游产业存在与否,产业内容的六要素、八要素、三大支柱和四大支柱的纷争。本研究仅从技术层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廓清,所指的民族地区旅游业包含旅游八要素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次、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景区、旅游娱乐、研学旅行、旅游健康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性产业。4.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机结合,既包括旅游产业发展该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其中,旅游产业转型主要通过旅游产品、旅游体制、旅游市场等方面的转变,形成旅游产业的转型:旅游产业升级主要通过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优化促进旅游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提升。本研究主要通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统计分析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指标,并对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深入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民族地区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三)数据来源本研究统计数据主要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1949一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0一2013年)》历年各省区地方统计年鉴、历年国家旅游局旅游统计公报等,搜索途径和具体数字整理主要通过搜数网的《中国大陆统计数据库》《中国资讯行一中国统计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CNKI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等。。二、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品(一)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日1.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定位显彩(1)民族地区旅游业产业定位针民族地区旅游业对区内经济发展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省区也针对本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给出了明确的产业定位。其中,贵州、西藏把旅游业定位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以便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保稳定、利开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余七省区则纷纷把旅游业定位为未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能促进社会和谐、优化生态环境的民生产业。西(2)民族地区旅游业总体定位面如表1所示民族各省区针对自身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定位,其中,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纷纷以建设旅游强省为目标,积极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内蒙古、新疆两区则以打造中国旅游大区为目标,争取未来几年内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宁夏、西藏、青海三省区旅游基础相对薄弱,则以西部旅游名省为建设目标,致力于建设中国西部6···试读结束···...

    2022-05-09

  • 《艺术在别处 对中国当代旅法艺术家的人类学研究》冯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艺术在别处对中国当代旅法艺术家的人类学研究》【作者】冯莎著【丛书名】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书系【页数】210【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5【ISBN号】978-7-100-15078-1【价格】42.00【分类】艺术评论-文集【参考文献】冯莎著.艺术在别处对中国当代旅法艺术家的人类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05.图书封面:人类学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基于作者在法国的田野工作,对当下旅居法国的中国艺术家展开研究,呈现他们的生活世界、创作形态、职业境遇和身价策略,探讨其与艺术史叙事、社会文化语境、艺术场体系的关联与互动,试图以艺术家的多重实践回应既有认知框架。...

    2022-05-03 研究人类的 人类学是研究什么

  •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pdf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评: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人类学概论第二版是21世纪社会学新系列教材。作者是庄孔绍。在公开课中使用。考研课程,论文必备书籍,人类学真是一门学问最广最深的。人类学概论庄孔少电子版图片预览简介本书以文字、图片、CD等形式对当代人类学进行了概述,涵盖了国内外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知识面广,文笔难易,深入浅出,概念清晰易懂。全书由影视教材和教材两部分组成。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人类学理论的梳理与综合,考古与自然史、婚姻与家庭、沉浸、社会化与修养等人类学相关重要课题。是一部综合性、高层次、多角度的人类学基础知识巨著。图书精选本书适用于大学人类学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涵盖了国内外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重组人类学的理论进程;详细介绍了形体、考古、语言、影视、应用等学科的最新进展;突出实地考察的研究方向和品类选择指导。介绍人多为在该领域有经验的人,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二是突破一般教科书纯文字、静态叙述的传统,以文字、图片、CD等多种方式展示当代人类学的概况。12位著名人类学家的速写、7部优秀的人类学纪录片等,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人类学的博大内涵。三是写作难易与简明相结合:重要概念和术语讲解深入,点状分布,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教师在教学时选择;实例解读”,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目录人类学概论(第二版)第1部分第1章人类学基础第1节什么是人类学?第2节人类学领域第三节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第二章人类学理论发展历程(一)第一节进化论第2节沟通与社会和文化第3节泛函理论第三章人类学理论发展历程(二)第1节性质、结构和符号第二节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第三节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重构第四章:人体的属性第1节什么是体质人类学?第二节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第3节人类差异和人类文化第5章考古与博物馆第1节考古学、考古史和考古人类学第2部分:自然历史研究第六章田野调查的特点第1部分:实地考察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实地研究的类别选择第3节研究性质和领域伦理第7章实地考察方法第1部分:进入现场工作场所第2节实地考察方法第三节现场资料及安排第八章沟通的意义第1节理解语言第2节语言的社会文化相关性第3部分:交际民族志第9章狩猎、农业和游牧第1节Safari游览的第二部分第3节游牧民族第10章:乡村和城市第1节集约化农业和农村人类学第二城市社会第十一章: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第1节性别和性别第2节婚姻和家庭第12章保湿、社交和培养第一节人性和个性第2节保湿、社会化和文化第3节文化颠覆与文化适应第13章种族和社会分层第1部分:种族和民族第2部分: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第3节社会分层第十四章政治组织和社会控制第1节政治组织第2节社会控制第15章宗教与仪式第一节:人类学视角下的宗教第二节仪式与巫术第3节社会中的宗教第16章文化展示第一节人类学和口述第2节文化写作第三节影视人类学第四节艺术诠释第17章人类学的应用第一节:人类学的应用历史第2节人类学应用实例影视教材第二辑第1部分“酋长的第五任新娘”第二部分“我的妻子和女儿”第三部分“中巴昂人”第四卷《长江实地考察》第五部分“兰屿观”第6部分“用第五指吹奏萨朗长笛:西苏门答腊派库布哈的抒情歌曲”第7部分“老虎日”重要术语的小词典人类学概论庄孔绍df阅读后因为庄孔绍的名字,我买了这本书。他的《银翼》是一本好书。一般来说,介绍是多余的书。学生死记硬背学者、书名和理论是没有用的。几天后,他们会在考试后忘记它们。如果你想学习一门学科,你不需要阅读这门学科的介绍。估计没有一个人读过《文学概论》成为作家。很难说我是否读过《人类学导论》并成为一名人类学家。总的介绍大而全,什么都说,但什么都只讲皮草,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就像一瓶纯净水,无色、无味、无味,最后无影无踪。我想知道为什么教科书没有编辑自己的立场和偏好?一本好书应该留下编辑的体温、气味、痕迹——即使它很糟糕。中国的教科书一直没有“痕迹”。这种学术清白的根源,归根结底是共产党人的道德清白、共产主义清白、教义清白、大义清白、国家清白、家庭清白。再进一步,自由国家的政府和政党不关心道德,不引导或批评道德,因为道德属于社会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但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主义/主义/国家/国家的政府/政府和政府/党认为他们是世界的救世主,他们必须照顾一切,甚至道德。当政治涉及道德时,除了需要道德为自己服务之外,其他的,只能让道雪成为一个严重洁癖的尼姑。最好的状态是“净”如蒸馏水,“尼姑”如透明人,即“无”。在这种全民清洁的影响下,教科书自然会变成学术清洁。教材的智性清洁是极端的,即放弃判断,只用中性的词来陈述所发生的事情,同时也对那些政治不允许的作品、学者和学说进行屏蔽和忽视。这样的教材,如果很难给读者留下“痕迹”,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人类学导论》编辑得不好。对初学者了解人类学很有用。购买它的目的是在公开课上阅读。是的,我读过它,但我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有几句话。...

    2022-05-03 人类学理论导论 《人类学概论》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